單看這顏色,你能想象它們是垃圾變成的嗎?
現在人們生活質量提高了,可持續發展越來越深入人心,人們開始更注重綠色環保,設計師們也開始審視那些大量的消耗品,垃圾也能變廢為寶,將其利用價值最大化!
家居用品
說到廢物利用的再設計,大多數的人印象都是原色,省略了外觀的設計。但是設計師Kim Markel帶來的這個系列卻大大不同,她將舊眼鏡、午餐托盤和飲料瓶組合在一起加工,打磨拋光成半透明狀,讓人眼前一亮,成為廢舊物品再設計的一股清流!



Swine工作室由是日本建筑師Azusa Murakami和英國藝術家Alexander Groves組成。不同的地域文化,給他們的創作帶來新的內容。他們推出的“圣保羅系列”家具,材質均來自當地的廢棄物。

仙人掌似的桌腿其實是回收的鋁制易拉罐,經過沙模鑄造工藝,讓桌子極具藝術感。

這款燈的燈罩是通過回收的玻璃瓶,經過加熱重新吹制而成。
荷蘭的雙人設計組合 Waarmakers近日推出“R16”LED燈具,設計靈感來自于LED燈管的包裝硬紙筒,他們直接在外殼上進行二次設計,一切從簡的原則,穩定光源的零件則需要自行加入硬幣或是鉛筆。



燈具的外殼本身也起到了外包裝穩定的作用,簡易包裝即可運輸。

由于機場的安檢,幾乎每天都會有大量飲料瓶被扣留,設計師Stuart Haygarth就在機場搜集到這些廢棄的飲料瓶,將其剪裁底部,串聯成固定的形狀,并在內部裝了LED燈,形成了好看的水滴吊燈。


這些軟木均來自香檳丟棄的軟木塞,設計師將其內部掏空,裝上銅質圓圈和小燈泡,形成了不一樣的軟木吊燈。其實每年在美國更是有軟木設計大賽,大家發揮自己的想象,進行再創造,提高全民廢物利用環保的理念。

這個系列的家具是由加拿大 Dear Human 工作室完成的,產品均來自工業回收站的廢紙,經過類似黏土陶瓷處理后,實現紙糊的粘合,將紙張的再利用達到新高度。

燈飾上部搭配了釉面陶瓷。


經過處理的紙張硬度上也得到肯定,制作的椅子也經久耐用。

六邊形的墻紙有著多種花色,均由回收紙制作而成,兼具隔音效果。

Nupaper 這個項目來自新加坡,設計宗旨在解決印尼等不發達國家環境和就業問題,倡導社區內收集舊報紙,將它粉碎在塑造成家居用品,也讓當地居民注重生態保護。


特定的技術和制作流程能夠讓凳子承受兒童的重量,因此適合兒童使用,也可以從小培養他們的回收的環保理念。

餐具
這些餐具全部出自于一家叫Husk's Ware公司,所有產品的原料均為稻殼,就是我們吃的米粒的外殼。將稻殼粉碎成粉末,再通過天然粘合材料混合,機械模壓成型。


稻殼的再生利用,不僅變廢為寶,更是節省了資源,保護了環境。由于倡導健康純天然,更是適合嬰幼兒使用,但是切記清洗時不要浸泡太久,否則會自行降解哦~


日本女藝術家 Tomomi Kamoshita利用殘缺的瓷器碎片設計了這款筷托,破碎的瓷器均來自海底,設計師通過金繕修復技術將這些碎瓷片重新拼湊在一起,形成一種殘缺的不規則美感。


文具收納
全球每年生產150億支鉛筆,卻有很大一部分由于筆芯斷裂而扔棄,其實也是對木材的浪費,于是麻省理工的三個學生設計了一款發芽鉛筆。

鉛筆的頂端是可降解的,里面放置的是植物的種子,鉛筆用至不可使用的長度時即可插入土壤里,即會長出不同新芽。

某種意義上不僅可以正確教育孩子樹立環保理念,更是可以讓其體會種植的樂趣。

Müll 收納系列取材于不可降解的廢棄塑料袋,俗稱白色垃圾,設計師 Carter Zufelt 考慮將其通過高溫、壓縮等程序的加工,經過多次加工實驗,最終制造出了這一系列,由于不可降解所以產品更是出現了特殊的紋理顏色。



來自臺灣楊其寰、賴樂齊和陳亮至三位同學的設計“Plastico 塑料袋試驗計劃”更是與Müll系列有異曲同工之意。塑料袋的回收利用總是欠缺,從而造成環境污染,因此他們從中得到啟發,將塑料袋加熱融化,利用模具壓縮塑型。

這一系列包括筆筒,收納盤、盒子等一些小物件,很明顯可以看到塑料帶本身的顏色,在壓模的過程中也是產生了隨機的美感。



休閑娛樂
Handspiel! 是一款由比賽中所使用過的足球制成的腕帶,多來自世界杯和歐洲杯所使用過得足球,每一個足球其實都承載了不同的歷史,將廢棄的足球再設計,不僅提高了使用率,更是將球迷和自己喜愛的球隊聯系在了一起。



體育賽事和訓練需要大量的球類來提供支持,而廢棄的球類更是棄之可惜,來自英國的Rogue Projects 工作室經過多次實驗,最終將溫網賽場的“退休”網球制成便攜式無線音響hearO。

網球的硬度和中空的設計讓它本身就具備了很好的條件,獨特的材質也利于聲音的傳播。


今年阿迪達斯與海洋環保機構Parley for the Oceans合作,推出了最新款 Ultra Boost 跑鞋。此款跑鞋是通過馬爾代夫海岸邊回收的非法設置漁網以及廢棄垃圾制成,并經過 3D 打印完成制作。以此來向大眾激勵和促進保護海洋資源。


本文來自普象工業設計小站,微信號iamdesign
